
清明
人间四月天
怀人最清明
细雨亦多情
淅沥常不停
关于清明节你又知道多少呢?快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清明节由来
“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24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
清明节气——传统习俗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全国因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节日活动虽不尽相同,有祭祖扫墓、踏青、放风筝、荡秋千、插柳、拔河等,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
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酒食供祭在先人墓前,把纸钱焚化培新土,或在坟上插上嫩柳,再叩头行礼。

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 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春日景象,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莫负春日好时光。

意义

踏青出游亲自然

梨花盛开,绿柳抽芽,和风拂面,让我们怀揣思念,且歌且行,再度出发。
故人常眠,亲人常思
这是清明的主要习俗,旧时的扫墓祭祀比较讲究风水和礼节,有严格的先后顺序。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人们如今就前往骨灰置放的地方拜祭先人,逐渐简化了形式。

缅怀先烈致哀思
逝者如斯,今日清明,缅怀先烈。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今天的和平和安宁,让我们一起感恩,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祖国的繁荣而不懈奋斗。
温馨提示
1、文明祭祀,绿色出行,春季防火不可大意。进入林区、山地,应自觉遵守森林防火规定,不携带火种和易燃易爆物品,不在林区、草地吸烟、烧烤、野炊。提倡文明祭祖、生态祭祀、绿色祭祀。
2、文明出游,遵守社会公序良俗,爱护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拒食野味,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安全地享受假期,文明地度过假期。
3、假期期间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时间熬夜。注意个人卫生,增强身体素质,预防疾病合理安排假期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巩固所学知识。